找好声音,上悦音网

网站首页 广告配音 专题配音 影视配音
 

[汇报片配音]延安革命纪念馆

出处:悦音网发布时间:2020/5/18 15:11:17 点击:942  

本文稿来自悦音网客户,文稿版权属于客户,文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您将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配音热线:13651044067 微信同手机号,欢迎咨询。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陈概念初步设计方案
一、 展陈布局规划
展陈整体布局安排严格遵循内容设计,基于对展览内容脚本的梳理解读,分析其关联性和内容比重,并遵循建筑空间结构形态合理布局,形成庄重、厚重,富有主题仪式感的展陈氛围。首尾安排回答论述陕北延安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的条件基础,中间部分拔高作为对纪念馆主题的升华,成为在延安革命历史阶段回望下,对贡献意义的总结归纳,成为观展高潮。
(配占比图 内容分布和总体布局关系分析图)
参观动线设计延续原有陈列状态,通过对展陈空间的分割、变化与衔接,重点亮点展项的巧妙布局,调动观众观展情绪同时,有效提升规划空间动线安排,合理规避原陈列参观路径局部节点狭窄局促影响参观效果的情况。并利用休息缓冲节点的设计安排,有效缓解大型展览参观时的观展疲劳。
(配参观动线安排及可用休息点分析)
围绕内容逻辑,挖掘重要事件、人物与物证,进行组合和景观化陈列,配合不同的布展手段,勾勒整个陈列故事线索,把握展览叙事节奏,并配合特殊参观接待需求可形成“半小时”快速参观路径。
(重要内容序列分布分析及可形成的快速参观路径)
二、 设计创意展示
序厅调整思路
本着在原序厅基础上作适当调整,正中浮雕表现的黄土高原和宝塔山背景下,五大书记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雕塑群保留。
(配序厅原状照片)
主要针对两侧浮雕主题画面进行深化,左侧以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为主题,右侧以党领导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为主题,同时调整尺寸比例铺满立面。浮雕下窑洞形拱券结构形态适当细化檐口符合,配合浮雕主题寓意陕北延安托起了这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配序厅效果图)
(根据前面左右的配音用序厅效果图打底出字幕)左侧以长征胜利会师为中心构图,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到雪山草地、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等长征过程经过,再到陕北吴起、延安古城、甘肃会宁与将台堡,中共中央和红军一路走来。
右侧以新中国成立为中心构图,从东征西征出师抗日,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延安精神的形成,再到夺取全国胜利,迎接新中国成立,最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表现新时代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道路,一直向前再向前!
左右两侧浮雕内容的设计,同时考虑以延河与黄河的形象元素来串联主题故事线,象征表达陕北延安作为落脚点和东渡黄河成为出发点。
根据展陈效果现状分析利用冰屏技术在天花增设装饰遮挡层,有效减少阳光直射对序厅及艺术景观的效果影响。冰屏天花的搭建,又可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和参观需求变化序厅主题图像色彩,实现对艺术景观主题烘托和照明效果的提升。
(配序厅效果图天花分析动态)
第一单元  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展区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报告提出的“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主题文字为引子,配合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活动路线沙盘展项,概括描绘陕北延安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第一节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内容线索从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建立、大革命失败后武装斗争的开展和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系统梳理交待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背景。
根据地创建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的形象组合出现,与具有陕北特色的窑洞造型形象展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以开展兵运为先导,发展游击战争,建设根据地的经过,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基础。
同时,几张报纸,让毛泽东发现了陕北根据地,找到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的故事,结合技术手段生动还原陕北根据在革命胜利道路上的深远意义和历史影响。
根据地建立发展和长期开展游击战的革命斗争过程,刘志丹、谢子长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第二节 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
毛主席《七律•长征》诗词背景下,红军战士形象为前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苦卓绝的长征故事画面成为展示区间视觉中心,使长征线索历历在目,系统再现长征过程背景。自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落脚陕北,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成为抗日先锋进行东征与西征。
“红军长征会师陕北”场景描绘出在陕北黄土高坡背景下,中央红军战士与前来欢迎的陕北红军战士和陕北民众热泪盈眶,紧紧相拥这一喜悦的历史时刻,构成红军长征落脚点展示的内容论述。
第二单元  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
展区以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事件拉开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背景线索。半通透的材质将红军长征落脚陕北与延安城北城门形象、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内容在展陈空间视觉线索上实现联系,营造出特定仪式感。
第一节 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瓦窑堡会议的召开,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观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从延安城北城门进入,寻访中共中央的历史足迹。
沿着进驻延安城的视角线索,以延安古城模型沙盘,配合珍贵的影像资料,成为“延安十三年”真实历史记录与展现。
第二节 实行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出师抗日的形象,呼之欲出。
景观方向直指八路局首战告捷的平型关战斗场景。展区空间则以时间线索大篇幅顺序展示国民党军队针对日军大规模进攻举行的凇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
太原失守后,华北地区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一张张指导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电文,随着一声声红色电波的发出,由延安传向全国抗战前线。
第三节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总结了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在抗日战争前期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以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召开的会议。
第四节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明确坚持抗战,发动百团大战,鼓舞了广大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坚持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等均经受了战争洗礼。
第五节 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的反攻。”拉开了解放区军民发起对日军的全面反攻,收复国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象征胜利的形态与缴获日军的武器密集陈列,在镜面墙的折射下将胜利的氛围在有限空间内渲染到极致。
第三单元  建设抗日民主的模范根据地
展区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门厅为背景,组合展示陕甘宁边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形象,拉开对延安作为抗日民主模范根据地在政权建设、军事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过程成果展示。
第一节 民主政治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成为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试验区”和“示范区”。 为适应战时的实际环境和条件,边区高等法院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人民司法制度,“马锡五审判方式”,改变过去“座堂审案”的方式,采取创新的巡回审判的方式就地办案,体现出该时期司法审判制度的创新。
第二节 军事建设
八路军主力出师抗日后,为加强边区的军事防御力量,中共中央军委成立八路军留守兵团,开展“双拥”运动,加强边区军事建设。在日军轰炸延安的背景下,留守兵团为保卫边区,保卫河防,保卫党中央所做努力与战斗。
第三节 经济建设
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始终重视经济建设,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边区财政经济遇到极大困难,在中共中央号召下,进而以359旅为代表,边区军民开展并掀起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生产运动热潮。
延安的窑洞院落景观内,三五成群的家庭成员正在忙着纺织生产支援边区建设,勾勒出由党政机关、军队、学校及人民群众齐动手,广泛参与艰苦奋斗、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面貌。
延安新市场作为陕甘宁边区当时商业贸易发展面貌的形象反映,内容的表现在继承原陈列安排的基础上,思路和展陈效果上做出了提升和突破。将延安新市场商业街布局进行舞台化构图组合,打破原有一线贯穿的形式,形成新的错落布局组合关系。
首先,使陈列空间更具参观层次,并有效加大了原场景复原空间的比例尺度,使整个商业街环境更加接近真实生活。同时,结合历史商业街业态形式,兼顾了根据地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金融财政、合作社事业等内容的区间的展示,商业街情景不再是一个复原的表象使内容与故事有机结合。
第四节 文化建设
全国抗战爆发后,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汇集于延安,将陕甘宁边区在教育、文艺、科学技术、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等方面的繁荣成果与符号元素,密集式交织组合,塑造为“文化摇篮”形象。
第五节 干部队伍建设
同时,陕甘宁边区为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20多所干部学校,延安成为培养训练抗日干部的重要基地。具有典型代表的抗大校门复原打破原有展陈布置方式,观众随展线前行进入抗大,还原了抗战初期,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为抗日救国,不畏艰险,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学习和接受精神的洗礼。
展区内天花动态呈现出群星璀璨的人才方阵和革命火种元素,配合教室环境与学员学习生活用品的展示,强化观展展体验的同时,也提供了休息缓冲区域。
第六节 党中央在延安的对外交往
延安时期,党中央的对外政策是整个革命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延安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国际友人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在延安的代表,在保安毛泽东旧居为毛泽东拍照的情景永远定格。
“窑洞对”场景中毛泽东与黄炎培谈“历史周期率”情景再现同时,突出表现他们的谈话内容。
第四单元  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展区注重主题精神空间的塑造。展区布局首尾呼应,入口处以“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形象造型中心构图,左右分列一大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符号元素,描绘延安精神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的脉络。
中间篇幅分述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同志们的精神、劳动精神、南区合作社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为代表的延安精神榜样与实质,形式语言上好似招展的“精神旗帜”和矗立的“精神堡垒”,跳动的红色元素寓意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活力,强化延安精神特征。
展区尾声以“延安精神永不过时”为主题,五代领导人对延安精神的论述评价中心构图,并在象征不竭动力的造型上动态衔接叙述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下涌现出的传承发扬与新形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新时代创业精神……
第五单元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展区以毛泽东著作组合,象征毛泽东思想作为力量源泉与矩阵,成为指导全党全军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重要理论支撑。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毛泽东著作墙的背景下,以点带面,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和基本形成,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进行内容组织与联系,勾勒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经过。
情景描绘的场景已是深夜,窑洞中依然亮着灯光。一个个漫漫长夜,一盏油灯陪伴着思重千钧的毛泽东,笔走春秋,思索中国的前途与未来。舞台化的构图与生活化的陈设,突破了传统具象人物手法方式,全息技术再现的是深夜桌上依然亮着的油灯灯火和桌旁冒着热气的水杯。
第二节 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创举,使党的思想达到了统一,实现了党内团结。展区中心全息再现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演讲报告情形,紧紧围绕在周围听取学习的党员干部形象组合构图,综合反映为中共七大召开奠定的基础。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在全党的确立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画面引出了对七大筹备、召开过程和会议内容决议,以及历史意义的详尽展示。
展线尾声,引用七大会场座椅元素设置视频展映区,以纪录片的形式完整回顾七大会议经过及意义影响。同时,该区域作为展线上又一处缓冲休息空间。
第六单元  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展览压轴展区起始设计,进行高度的内容主题提炼,以第一人称再现领袖视角,将一副壮阔的极具陕北特色的地貌风光进行呈现,寓意立足陕北高原,着眼全局,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夺取全国胜利,实现全国解放的雄心壮志。
第一节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坚决保卫人民胜利果实的同时,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力争实现和平建国。1946年4月8日,中共政协代表王若飞等由重庆乘机飞回延安途中,因天气恶劣造成空难事故。
第二节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挑起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向各个解放区的全面进攻。1946年7月到9月间,毛主席与习仲勋的多封书信内容,结合大型沙盘展项设置再现了中原突围的局面。由时任西北局书记习仲勋领导策动的横山起义经过,充分反映了中共中央在为迎接更大的胜利而做的战略准备部署。
第三节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途中,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研究作战部署,典型的陕北高原风貌延续着展区开始的意向。总体撤离安排、转战路线,陕北三战三捷作等战经过顺序介绍。
中共中央在转战陕北过程中, 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陕北小河村在小河村毛泽东旧居院落,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主要中共中央领导参加召开了扩大会议。小河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新阶段。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边区的男女老少,都紧急动员起来,勇敢地参加担架运输、供应粮草、挑水送饭、做鞋洗衣、带路送信、救护伤员、站岗放哨、坚壁清野等支前活动。……广大群众宁肯吃糠咽菜,也要把仅有的一点粮食送给自己的军队。”习仲勋的这段回忆,正好是生动概括写照了边区人民踊跃支援前线,支持夺取更大胜利的决心与信心。
第四节 夺取全国胜利
大型组合构图的边区人民支前形象,以层叠的红色体块造型为背景,在红旗漫卷的气势氛围下,交待自小河会议决定,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拉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大幕,到东渡黄河收复延安,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实现全国解放,举行开国大典成立新中国。描绘出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步伐。

尾厅设计在延续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氛围下,再一次“回望”延安,“回望”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把握新中国发展节点,用大型影像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效果图大屏幕画面动起来)
结尾处以“延安精神是值得永远弘扬的革命精神”为主题,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和指示。在内容与空间安排上,形成与一层序厅空间的主题呼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让我们永久纪念陕甘宁边区这块热土,永远铭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

 

—— 悦音网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11 找好声音,上悦音网 京ICP备1302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