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好声音,上悦音网

网站首页 广告配音 专题配音 影视配音
 

[宣传片配音]西藏博物馆

出处:悦音网发布时间:2020/10/23 10:00:00 点击:783  

本文稿来自悦音网客户,文稿版权属于客户,文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您将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配音热线:13651044067 微信同手机号,欢迎咨询。

西藏历史与文化展按西藏历史分期,由序厅、远古早期、唐宋时期、元明时期、清代民国、新中国,六大段落构成。
在结构层面上,突出西藏地区团结统一的历史进程,强调藏民族与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关系。
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展示主题下,根据展示内容内在逻辑关联划分、调配展示比例,对展示内容进行解析与研读,以求主题思路更为清晰简明。(配图体现各历史分期与内容线索)
学术支撑
为准确理解项目定位与展陈内容,我们查阅了西藏历史与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力求在丰富、详实的内容基础上,实现准确解读,呈现专业的陈列艺术效果。

...
法规支持
展览设计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规范要求,尤其对应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要求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各项规定。

2.项目定位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和战略地位。
西藏人民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配西藏风景图)

3.项目分析
西藏博物馆基本陈列——西藏历史与文化展,以弘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绚烂的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博物馆新馆建设主题。(配西藏风景图)

4.设计理念
西藏历史与文化展设计工作的开展,在紧紧围绕还原和突出西藏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以展览内容框架为基础,充分吸收新的西藏文化研究成果,对展览素材进行理解与补充,并挖掘提炼展示重点亮点内容。(配西藏文化特征分析图)
5.环境营造
设计中的语言选择与风格营造紧扣陈列主题的同时,围绕对西藏文化的表达展开。
白色的空间意向象征雪域高原的纯洁与神圣;
红色的元素彰显西藏文化的浓郁和历史的庄重;
黄色与金色的点缀表现西藏文化艺术的辉煌与璀璨;
开阔的空间尺度表达藏文化所具有的开放与包容;
土石肌理的渲染则烘托的是西藏特有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在第五部分的组合运用展现多彩的新西藏。
(配色彩分析图)

B.展陈设计方案
1.空间利用
在建筑二层西藏历史与文化展展厅入口的设计上,有东入口和南入口两种选择。
东入口进入展厅,能够有效利用展厅建筑空间特点,顺时针串联展示内容,但与二层扶梯主入口处相距较远,展览联动性差。
南入口进入展厅,与二层扶梯主入口处呈对应关系,展览联动性强,能够起到有效引导观众的作用。
总体规划严格遵循展馆建筑空间规律,综合考虑展馆功能布局,将展馆建筑二层中间南入口做为西藏历史与文化展的主入口,顺时针联系主展区构成该展览空间,使展示空间线索完整通畅。
(配展厅两个入口标注分析图)
根据本馆参观人流量大的现状,在空间中尽量减少隔断的使用,保证主要交通节点3-5米、一般参观通道不少于2.4米的通行宽度,以满足观展效果和安全需求。
(配通道宽度尺寸图)

2.布局比例
基于对展示内容的梳理和解读,展陈整体布局遵循建筑空间结构、尺度的原则,分析把握各单元内容比较与关联性,进行顺序布局。(配图标出所占百分比与平米数)

3.内容分布
内容布局紧密结合展陈大纲,有机结合展馆建筑条件,注重展示内容点的组合联系,把握展示节点,突出西藏历史与文化发展线索。(配图完整彩屏)

4.布局线索
以展览内容框架为基础,基于对展示内容的梳理和解读,展陈整体布局将展示内容中西藏历史发展、文化艺术、交往交融等内容点,科学合理组合联系,形成布局展示线索。
(配图各展示类别内容点)

5.动线设计
常规参观动线(展线长度950米 参观时间:90-120分钟)
参观动线与空间规划、布局安排对应,配合主题亮点的营造,形成顺时针单向且节奏起伏的观展流线。同时,注重无障碍设计和人性关怀,保证参观通路必要的尺度,保障畅通性。并考虑长展线的观展节奏安排,结合展示节点的设计适当安排缓冲休息展示区间。(配图加休息区缓冲点)
活动接待动线(长度 参观时间:30-60分钟)
动线设计依托展示内容线索,围绕西藏重要历史文化节点,串联展示重点亮点,实现对展陈主题的概览。
将展览第五部分内容结合建筑疏散条件点位分区对应设置,即作为展览段落内容的有机衔接转折点,也作为大型展陈开放使用的需求。(配图体现第五部分入口位置)
文物进出动线
依据建筑预留的文物保管库房及货梯位置,借展区外围通道与展区各出入口形成联系,使布展和展品跟换过程文物都能顺畅到达相应展区区域。
运营维护动线
展线布置全部保留建筑预留通道入口,便于闭馆期间,维护修缮人员出入展区进行作业。
消防疏散动线
展厅布局动线设计在遵照建筑原始设计消防安全考虑的前提下,保留全部疏散通路,满足展厅不同位置的人员就近快速疏散,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6. 空间效果
序厅设计思路
拉萨,素来有日光城之称。阳光,是大自然献给西藏的灵魂。
序厅展陈形式设计以“西藏的一缕阳光”为设计元素,展示青藏高原的形成。
整体空间设计在细节的处理上均体现“阳光”元素,寓意阳光洒满西藏的每一个角落。(配阳光元素分析图)
1) 序厅 沧海桑田 高原隆起
00-1
神山圣湖书写着藏民族的伟大,
金顶蓝天绘就着藏文化的辉煌,
一条条天路蜿蜒在雪域高原上,
将西藏与各兄弟民族连接在一起。
金色渐变材质寓意着西藏的一缕阳光,延绵的雪山浮雕,配合素色的地面形成金顶蓝天、雪域天路氛围意向。
00-2空间内部镶嵌青藏高原形成的地形机械沙盘,采用全息投影技术,以地质学的视角配合展项解读高原形成过程,外围围绕系列地质标本与古生物化石,印证青藏高原的形成。
2) 第一部分 泱泱华夏 高原初曙
第一单元 旧石器时代
01-1以旧石器时代西藏高原人类零星活动区域和生活状态的场景展示,拉开西藏文明的序篇。
第一单元 旧石器时代
第二单元 新石器时代
01-2以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最早的尼阿底旧石器时代遗址典型地层剖面再现为线索进行展示。
进入新石器时代,西藏社会发展迎来了关键性节点。展区大面积展示昌都卡若遗址代表的西藏早期定居人群,大量出土的原始陶器、骨器、早期铜器,全面揭示西藏早期社会生产力。
第三单元 早期金属时代
01-3墓葬形式在西藏早期金属时代已经普遍存在,并且出土了大量随葬品,与西藏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与出土器物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进步性。
01-4 20世纪以来,在西藏各地陆续发现多处大石遗迹,文化内涵丰富,在亚欧大陆大石文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展区设置大石遗迹景观,使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西藏大石文化。
岩画是西藏绘画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区设计岩画局部复原,以多媒体动态展示岩画艺术,进行多维度解读。
01-5(片子里前段加地图或地貌图)西藏高原地处亚洲腹地、文明要冲,紧靠青海的东北方向地理条件好,海拔高差和坡降小,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西藏文化东向发展的特征。
内地与藏区史前文化遗存对照展示,佐证了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和早期新石器文化经由这一通道传播进藏,进而使西藏高原新、旧石器文化融入自成体系的中国新、旧石器文化大圈子。

3) 第二部分 唐宋迭代 吐蕃盛衰
第一单元 吐蕃王朝
02-1唐宋时期的开端以展廊构成,重叠的帆幔承载雅隆部落首领世系。
02-2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成为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也是西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吐蕃王朝的社会生活是吐蕃政权强大的基础和直接反应,也是西藏社会体制、社会形态、风俗习惯和藏文化诸多方面的发端。
02-3
吐蕃时期地域特色鲜明的日常生活器具的组合展示,勾勒出吐蕃时期生动的社会形态与风俗。
吐蕃王朝时期的墓葬作为重要历史遗存,对揭示吐蕃王朝社会面貌有重要价值。空间中设立景观:琼结藏王墓,配合背景油画,形成景观式展项。
第二单元 吐蕃分治
02-4 吐蕃王朝衰亡后,西藏社会长期战乱,形成众多割据势力和分治格局。
其中,古格王朝战争兵器与生产生活器具,再现了古格王朝余晖,也反映了分治时期的社会面貌。
第三单元 和同一家
02-5吐蕃王朝建立之初即确立了东向与北向发展的战略,由此与唐王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通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次联姻,极大地加强和促进了吐蕃社会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吐蕃社会的发展,为元代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展区中设置大型场景:柏海迎亲。通过戏剧的表现手法,再现唐蕃联姻这一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
02-6唐朝和吐蕃王朝的互动,为青藏高原的开发、古代中国行政版图的奠定和传统文化的丰富、民族分布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单元 佛教传播
02-7吐蕃时期,自佛教从印度和内地传入西藏,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的藏传佛教。夏拉康、桑耶寺、嘎琼寺兴佛证盟碑,无不印证了当时佛教的发展。典型石窟造像、摩崖石刻复原,揭示吐蕃政权对佛教的推崇。
02-8分治格局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藏传佛教各流派的产生,间接推动了藏传佛教千余年间在藏地的长盛不衰。佛教造像、唐卡,以及皮央石窟的复原,展现当时佛教艺术的同时,再现藏传佛教在这时的繁荣发展。

.......

 

仅展示部分文稿

—— 悦音网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11 找好声音,上悦音网 京ICP备1302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