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好声音,上悦音网

网站首页 广告配音 专题配音 影视配音
 

[纪录片]中华之脉纪录片

出处:悦音网发布时间:2021/10/18 16:06:48 点击:533  

当前文稿来自悦音网客户,文稿版权属于客户,文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您将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配音热线:13651044067 微信同手机号,欢迎咨询。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录片

文化自信篇——第一集:中华之脉

(解说词1)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滋润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其核心内容所形成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更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解说词2)国家文物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民族文化自信,于2020年举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推介活动。在重点推介的20个展览里,其中《黄河文明的标识——陶寺和石峁的考古揭示特展》、《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金银曜烁 美熠四方——京冀晋豫陕五省市金银器展》、《大哉孔子》分别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同方向的文化起源,四个展览选取了各具匠心的视角,从黄河文明的陶寺和石峁,再到五千年前的彩陶文化,历代的金银器发展,以及“儒学”的发展,用文物与思想的视角解读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与传承。

 

(解说词3)在距今5000年前后,以良渚文明为代表,中国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这个大范围里面,一些地方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有了自己的国家。而以此为起点,一直到距今3800年左右,在1000多年的时段里,各个地方的社会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步入了文明。这个时期,黄河流域中的晋陕高原各种文化碰撞,格局重组,万国林立,文明形成。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互相激发,带动变革,是早期中国文明形成的关键所在。
 2020年9月18日,《黄河文明的标识——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在山西博物院展出,讲述了神秘幽曲的“黄河故事”。展览在时间框架上确定为龙山时代,空间范围上锁定为黄河中游。


(解说词5)
陶寺遗址城址规模空前,陶寺遗址的历史年代、地理位置、文化内涵、规模等级、文明程度等,与史籍所载的“尧都”契合。学界普遍认同:这里就是帝尧之都。陶寺遗址是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中游规模最大的都邑性遗址。


(镜头7)陶寺与石峁的历史资料
(解说词7)
当陶寺与石峁之前的时空框架构建起来时,陶寺遗址的发现,表明黄河流域已经有了高度的文明,陶寺便是“最早的中国”,而清凉寺遗址和临汾下靳作为陶寺文化的重要部分,和陶寺文明密不可分。石峁遗址是龙山时期又一处文明的核心,碧村古城址则是与石峁遗址同时代在黄河对岸的文化,两者文化面貌比较接近,可能是同样的一群人所创造的文明,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陶寺和石峁,共同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没有文字的记载,历史的痕迹却静静的躺在那里,让我们不断去找寻。中华文明走过了古国时代,就如同黄河冲出晋陕大峡谷,从北方迎面直下,断然掉头浩荡东去,中国的历史也开启了新纪元。
陶寺与石峁,南北不同,东西有别,土城与石城的相对,各自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但都随着南流黄河浩荡奔腾而来,伴着南流黄河浩荡奔腾而去,共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灿烂辉煌。

 

(解说词8)
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沃野千里的黄土地,为史前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给养,也孕育出高度发达的彩陶文明,彩陶的传播,不仅是文化的趋同,观念的整合,也构建起了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

(解说词9)
彩陶作为史前文化遗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体现了人类在创造方面的智慧与成就,是史前先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2020年1月,《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该展览让大众认识到彩陶在华夏文明形成中的凝聚力,同时充分展现陕西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解说词11)
中国的彩陶起源于关中地区,并在之后的关中庙底沟文化时期达到高潮,其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整合,奠定了概念上中国的前身。对它的研究不仅为探索中国独特文明的形成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的重要举措。


镜头与解说词:
(镜头14)世界、中国的金银器的发展资料。
(解说词14)黄金和白银是自然界中最古老的金属元素之一,稀少且珍贵,因其硬度适中,延展性优良,易捶打成型,且色彩和光泽亮丽,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中国人历来将金银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用金银变幻出的艺术珍品,富贵高雅,美轮美奂,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寄托着人们对心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其价值绝非其自身材质所能衡量。
中国最早金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代时逐渐增多,主要作为铜器、漆木器等物品的附属装饰,以金箔饰片为主。北方地区出现了耳饰、臂钏等人体装饰类金器,当为方国遗物。西周时期,金腰带饰最具特色,采用铸造工艺成型;用于装饰的金箔、金片等趋向大型化,纹饰也更为多样。
京冀晋豫陕五省市,覆盖范围自北方草原、中原交界至中原腹地,是中国古代多种文明汇合、交融的最前沿。由河北博物院展出的《金银曜烁 美熠四方——京冀晋豫陕五省市金银器展》联合五省市32家文博单位,汇集了600余件金银展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五省市各文博单位之间交流互动的丰硕成果。


(解说词17)黄海之滨,泰山岩岩,大河汤汤。山东地区早在数十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初年,周公旦获封于洙泗之滨的商奄故地,其子伯禽建立鲁国。即使在诸侯称霸、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较多地保存了西周的礼乐制度。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的思想是早期中华文明的结晶,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由孔子博物馆展出的《大哉孔子》展览紧扣时代命题,立足馆藏特色,充分利用孔府旧藏和曲阜地区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阐释孔子及其思想精华,展示儒家文化的发展脉络,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其当代价值,增进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解说词19)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仕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垂范后世。由少及壮,由壮至老,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情怀,以天下万民福祉为己任,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为理想毕生奋斗。孔子虽为殷商王室后裔,但父母早亡,家世贫寒。他年轻时担任过一些小的官职,曾入鲁国太庙访求礼乐,赴洛邑问道老子,仕齐劝谏景公勤政治国。孔子好学敏求,为后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齐返鲁,孔子退修诗书,开办私学。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君子,形成了一整套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孔子的思想体系在不惑之年渐趋成熟。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周游列国。此后的十四年间,他历尽艰辛,到过卫、曹、宋、郑、陈、蔡等国,但其政治抱负均未得以施展。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应季康子邀召,孔子自卫返鲁。年近古稀的孔子专注于教育和文化传承,他广收弟子,不遗余力地整理古代典籍,成为中国早期文化知识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光芒超越了有限的生命。

(解说词21)黄河文明的标识、彩陶•中华、京冀晋豫陕五省市金银器展、大哉孔子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视角,通过展览展示的方式说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正是我国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说词22)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文化圈,对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其深层原因在于中华文化中内含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魅力和活力。当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依然能应对各种挑战,迅速崛起,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坚强生命力,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对人民群众思想信仰的凝聚力、在国际文化舞台的竞争力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最为直接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


 

—— 悦音网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11 找好声音,上悦音网 京ICP备13028046